为深入践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强化爱国主义教育,近日,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医用电子仪器技术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教师赴泸州市古蔺县太平渡遗址开展“红色基地忆长征,廉洁教育守初心”主题教育活动。作为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战略要地”,太平镇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是感悟初心使命的生动课堂。
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河南岸,一座古镇依山而建,青石铺路,青瓦木楼层叠错落——这便是“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明清建筑沿着山势蜿蜒伸展。在这里,中央红军曾三次转战,二渡、四渡赤水河的壮举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让这座古镇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陈列馆里的历史回响
沿着百级石梯拾级而上,老师们来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这座始建于1958年的陈列馆,是四川省最早建立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之一。6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200余件珍贵文物静静陈列:红军号谱、红军医书、苏维埃纸币、红军手榴弹……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在 “得意之笔”展厅,军事地图清晰勾勒出毛泽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
1935年1月,红军在“青杠坡”战斗失利后,当机立断改变行军路线,从土城一渡赤水;当敌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滇边境时,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向东二渡赤水,回师黔北,攻占天险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廉政基因代代传
映入眼帘的是“廉字墙”,在廉政教育厅,老师们凝视着玻璃展柜里锈迹斑斑的银元——这是红军战士在老乡家灶台发现地主藏匿的银元后立即上交的物证。讲解员动情讲述:“当时红军筹粮队已断粮两天,但面对意外财物仍严格执行‘一切缴获要归公’的铁律”。
在数字投影区,1935年《红星报》刊载的处分通报触目惊心:“某连长私留打土豪所得烟土,即刻撤职送军事法庭”。穿越87年的历史烟云,展墙上镌刻的警示依然振聋发聩: “廉洁是红军赢得民心的密码,更是共产党人永不过期的通行证”。
新时代的长征路
站在12.26米高的太平渡纪念碑前远眺,赤水河静静流淌,河畔的风仿佛带来了历史的回响。昔日战火纷飞的渡口,如今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渡赤水精神——那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不畏艰难的革命意志、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心中。
离开太平渡时,夕阳为古镇披上金辉。这座见证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红色丰碑,正以它不朽的精神力量,激励老师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编辑: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